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2-02-25   浏览次数: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河北,辐射京津,依托国家特色专业及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优势,面向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三级认证,以地理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培养思想道德水平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扎实学识和良好的文化科学素养及知识整合能力,具有高水平地理教学和综合育人水平,具有自主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跟踪和适应国内外中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创新型、高素质的卓越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和管理骨干。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具有立德树人和教育情怀,有成为卓越中学地理教师的意愿和潜质,能够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目标2】具备高水平的地理素养和全面的教学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地理专业知识、学科教学法和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及地理实践活动。

【目标3】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规律和方法,理解地理学育人价值,具备综合育人能力。

【目标4】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合作学习进行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和帮带新晋教师专业成长等。

【目标5】具备自主学习、专业发展与全球意识,能够适应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通过跟踪国际地理学、教育学学科前沿动态,积极开展反思研究与国际交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理解地理学科思政功能,具有家国情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卓越新时代教师。

1.1 树立正确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理解地理学科思政功能,具有家国情怀。

1.2 明确立德树人职业责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1.3 遵守师德与职业规范: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熟悉中学教育法律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卓越新时代教师。

2.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用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 形成从教意愿和职业认同:从教态度端正,认同教师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2 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和关爱学生,运用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知识整合

具备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地理学基本思想与理念,扎实掌握地球表层系统各要素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掌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内涵,掌握现代地理学基本技术方法和技能。重点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地理信息科学3大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理解从部门地理到区域地理构建的学科知识体系,具备地理学综合分析能力。了解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生态学、资源科学等相关跨学科的关系,了解地理学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理解地理科学的相关知识,实现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获取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学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

3.1 扎实掌握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地球表层系统(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及其相互作用)各地理要素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掌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3.2 扎实掌握国内外地理学基本技术方法和技能: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野外观测、区域分析、实验研究与地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现代地理学基本技术方法和技能。

3.3 重点理解地理学基本学科领域的思想及知识体系: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地理信息科学3大学科领域,理解地理学从部门地理到区域地理构建的学科知识体系,具有地理学综合分析能力,实现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3.4 了解与相关学科及社会实践的关系:了解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生态学、资源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地理学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理解地理科学的相关知识,获取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学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

4.教学能力

在地理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掌握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能依据最新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并运用地理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指导学习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和学习评价能力。

4.1 具备中学地理教学基本技能:能够依据最新的地理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并运用地理专业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地理课程资源,指导学习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

4.2 具有较好的中学地理教学能力: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掌握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地理课堂教学、地理实践教学及学习评价能力。

5.技术融合

较为全面掌握应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优化地理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学不同分支学科教学设计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经验,为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课堂学科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5.1 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技能:初步掌握应用各类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优化地理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相关技能。

5.2 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与学的改革: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学不同分支学科进行教学设计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经验,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与学的改革。

6.班级指导

树立立德树人为先的理念,熟悉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掌握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策划、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及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获得积极体验。

6.1 树立立德树人为先的理念:树立立德树人为先的理念,熟悉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6.2 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能力: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掌握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策划、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通过班主任工作实践,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7.综合育人

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意识,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的教育规律。理解地理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将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家国情怀相结合,自觉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有机进行育人活动,通过资源、生态与环境保护等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7.1 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意识:以学生为本,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的教育规律,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7.2 理解地理学科育人价值:能够理解地理学科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的育人价值,并设计开展地理学科教学育人活动。

7.3 具备文化和教育活动结合的育人能力: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将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家国情怀相结合,自觉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有机进行育人活动,参与组织资源、生态与环境保护等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8.自主学习

具有终身学习与地理学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地理学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和发展阶段路径,具备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8.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地理学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和发展阶段路径,具有地理学专业发展意识,能够结合就业愿景,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制订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8.2 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注重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强化自我管理能力。

9.国际视野

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外地理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

9.1 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外地理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9.2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

10.反思研究

掌握教学反思方法和技能,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解教师是反思型实践者,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的习惯。具有一定创新意识,掌握教育实践研究的方法和指导学生科研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10.1 掌握教学反思方法和技能:理解教师是反思型实践者,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的习惯,具备反思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

10.2 具有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并通过参与地方社会调查,具有开展乡土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11.交流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11.1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11.2 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三、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学分第一课堂不低于170学分,第二课堂不低于4学分。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附件1:2021 地理科学 培养方案.docx